您现在位于:  首页  → 文学漫步  → 对联知识  → 酒令
酒令 (整理)
铃木未摘花 2002.06.01

酒令

  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,酒令起源儒家“礼”,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。大约从唐代开始酒令开始在社会上盛行,此后经由宋、元、明、清几代得以发展。

  说诗令 说诗令所说之诗句是古人现成的诗句,不是自己即席作的。只是作令时,令官有许多独特的规定,如诗中要含有数字、乐器名、花名、药名等等。下面各举一例说明:
  含数字令: 花面丫头十三四。 南朝四百八十寺。
  含乐器令: 锦瑟无端五十弦。 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  含花名令: 红珠斗帐樱桃熟。 秦女金护兰麝香。
  含药名令: 卧看牵牛织女星。 卢家少妇郁金香。

  粘头续尾令:
如:甲:一马当先。
乙:先睹为快。
丙:快人快语。
丁:语无伦次。
如:甲:酒不醉人人自醉(俗语)。
乙:醉里挑灯看剑(辛弃疾词)。
丙:剑外忽传收蓟北(杜甫诗)。
丁:北燕南飞(《西厢记》词)。

粘头续尾,修辞学谓之“顶针格”。内容可不拘一格,说成语、谚语、诗句、文句、词句、曲句、戏剧名、电影名皆可。


  回文反复令: 所谓回文反复令,是指诗句或对联等,正读反读都能上口,已完整表达一定的意义。
如:消愁把酒饮;饮酒把愁消。
窗前荫绿树;树绿荫前窗。



  拆字令:
(首令)绍经纪一半丝(私)意。
(答令)朱先生半截牛形。
(答令)王老者一身上气。
王老者拆出土字,朱先生拆出牛字,绍经纪拆出系字。



  组字令:
(首令)采系可作统,又加点缀即成文。
(答令)言义可成议,傥无党便是完人。
(答今)舛木便为桀,全无人道也称王。



  杂缀令: 酒令中的诗、词、名、物,随便人今,不管相关与不相关,只要联缀到一起,语意贯通就可以,这种酒令就叫杂缀令。
(首令)夜郎村,美酒醉倒鲁智深。
(答令)庆阳春,功成退隐刘伯温。
(答令)晋阳秋,醉翁名号欧阳修。
这套酒令中的“夜郎村”、“庆阳春”“晋阳秋”都是酒名。各句后边又有~人名。虽然,“夜郎村”与“鲁智深”,“庆阳春”与“刘伯温”,“晋阳秋”与“欧阳修”,均不相关,但联缀起来意思倒也通顺。这就是杂缀了。



  拗口令: 酒令以音韵相近的字同构成,说起来比较拗口,叫拗口令,也叫绕口令、急口令。这一种令的行法,一是出令者说一绕口令,余人照说这一令,说不上来或 是说得不流畅的便要罚酒。二是出令者说一绕口令,答令者也要说一类似的绕口令。答不上者是要受罚的。
(首令)毛家一只猫,绍家一把勺, 毛家的猫碰坏了绍家的勺,绍家的勺碰坏了毛家的猫, 毛家要绍家赔猫, 绍家要毛家赔勺。
(答令)牛家一头牛,娄家一架楼, 牛家的牛拉坏了娄家的楼,娄家的楼碰坏了牛家的牛, 牛家要娄家赔牛, 娄家要牛家赔楼。



  一字藏六字令:每人举出一个字,要求能将该字分剖成包括本字在内共六个字,合席轮说,不成辄罚。
如“章”字,剖为“六”、“立”、”日、“十”、“早”及“章”。
如“由田”字,剖为“日”、“一”、”十、“口”、“田”及“由”。



  一字中有反义词令:每人举出一个字,要求这个字是由两个反义词或对义词构成的,合席轮说.不成罚酒。
如“俄”,“人”与“我”,义相对;“捉”,“手”与“足”义相对:“斌”、“文”与“武”义相对;“傀”,“人”与“鬼”义相反。其他还有:汕、辀、明、尖、娚。



  一字五行偏旁皆成字令”:每人举出一字,要求在这个字的左右上下加上“五行”即“金”、“木”、“水”、“火”、“土”字后,都能成另外一个字,合席轮说,不成罚酒一杯。
如“佳”可变为“锥”、“椎”、“淮” 、“帷”、“堆”等。



第一

《七修类稿载》:昔东坡酒令;
一曰:“孟尝门下三千客,大有同人。”
一曰:“光武师渡滹沱河,既济未济。”
一曰:“刘宽婢羹污朝衣,家人小过。”
坡曰:“牛僧孺父子犯罪,先斩小畜,后斩大畜。”
当时指荆公也。


第二

《七修类稿载》:本朝陈询忤权贵谪之,同僚送行,众为说令;
陈循曰:“轰字三个车,余斗字成斜;车车车,远上寒山石径斜。”
高谷曰:“品字三个口,水酉字成酒;口口口,劝君更尽一杯酒。”
询自言曰:“矗字三个直,黑出字成黜;直直直,焉往而不三黜。”
吁!苏、陈二人,俱有意为口舌,故起而复踣也。


第三

唐朝使节出使高丽,宴饮中,高丽一人行令;
曰:“张良与项羽争一伞,良曰‘凉(良)伞’,羽曰‘雨(羽)伞’。”
唐使者应声对曰:“许由和晁错争一瓢,由曰‘油(由)葫芦’,错曰‘醋(错)葫芦’。”


第四

苏东坡和姜至之参加朋友的宴会,二人同坐一席。席间,姜至之先说了个酒令:“在座的诸位各要打一个药名。”于是指着东坡说:“你就是个药名。”东坡莫名其妙,连忙请教。
姜至之说:“子苏子。”
东坡随口对他说:“你也是个药名,如果不是半夏,那一定是厚朴了。”姜至之一时不解,反问东坡有何说法。
东坡笑着告诉他:“不是半夏、厚朴,为何以姜制(至)之呢?”。


第五

欧阳修与别人行酒令,约好每人作两句诗,诗的内容必须犯罚徒刑以上的罪才行。
一个人说:“持刀哄寡妇,下海劫人船。”
另一个人说:“月黑杀人夜,风高放火天。”
轮到欧阳修,说:“酒粘衫袖重,花压帽檐偏。”
人们问他为何诗中没有犯罪的内容,他说:“到了这种时候,徒刑以上的罪也能犯下了!”


第六

三个人一起行酒令,约好要从“相”字起,“人”字止。
第一个人说:“相识满天下,知心能几人。”
第二个人说:“相逢不饮空回去,洞口桃花也笑人。”
第三个人说:“襄阳有个李胡子。”
其余二人责问道:“约好了结尾要说‘人’,你为何说李胡子?”
那人答道:“李胡子难道不是人?”


第七

明朝万历年间,袁宏道做江苏吴县县令时,江西有一位孝廉来拜访他。这位孝廉的弟弟当时在朝中做员外郎,和袁宏道是同一年中的进士。于是,袁宏道就在船上摆酒宴招待他,并请了长邑县令江菉罗来作陪,准备喝完酒一同去游山。
船开时,席上的宾主已经喝到很痛快的时候了。客人请主人行一酒令,袁宏道看见船头放了一个水桶,便说:“我这个酒令必须说一件器物,中间要包含一个亲属的称谓和一个官职的名称。”
于是他先指着水桶说:“这个水桶,不是水桶,是木员外的箍箍(哥哥)。”这是暗示孝廉是员外郎的哥哥。
那孝廉听后,看到船夫手中拿着帚,便接口说道:“这个扫帚,不是扫帚,是竹编修的扫扫(嫂嫂)。”当时袁宏道的哥哥袁宗道、弟弟袁中道都在朝廷任编修官。
长邑县令江菉罗正在苦苦思求,忽然看到岸上有人在扎稻草把,便说:“这些稻草,不是稻草,是柴把总的束束(叔叔)。”
他大概知道那位孝廉本是军人出身,有个侄子当时在军队当武官。于是三人相视大笑。


第八

无锡县令卜大有善于戏谑,听说宜兴县令方某年少而有口才,就同武进县令商议,想为难他一下。
卜县令说:“两火为炎,此非盐酱之盐,既非盐酱之盐,如何添水便淡?”
武进县令说:“两日为昌,此非娼妓之娼,既非娼妓之娼,如何开口便唱?”
宜兴令说:“令不难遵,只是冒犯卜老先生。”
众人曰:“但说不妨。”
宜兴令于是说道:“两土为圭,此非乌龟之龟,既非乌龟之龟,如何添卜成卦?”
众乃大笑,服其敏捷。


第九

刘端简退职回家乡,当地的县令有些怠慢他。一次宴会上,刘提议大家行酒令以助酒兴,要求每首酒令用一首唐诗,附一句地方俗语,前后意思要相关。
刘首先说:“一枝红杏出墙来:见一半,不见一半。”语中含有责备县令的意思。
一位士大夫说:“旋斫松柴带叶烧:热灶一把,冷灶一把。”
县令说:“杖藜扶我过桥东:我也要你,你也要我。”一时广为传颂,都认为是绝好酒令。
刘端简又有一首:“隔断红尘三十里:你也看不见我,我也看不见你。”
有人调解说:“点溪荷叶叠青钱:你也使不得,他也使不得。


第十

过去有个县官和县丞贪钱,主簿清廉。
一天,三人一同喝酒,喝到酣畅时,县官设下一个酒令,规定每令要包含一句千家诗,下边再用两句俗语阐发诗意。
他自己先说道:“旋斫生柴带叶烧,热灶一把,冷灶一把。”
县丞接着说:“杖藜扶我过桥东,左也靠着你,右也靠着你。”
主簿说的酒令隐含讽谕之意:“梅雪争春未肯降,原告一两三,被告一两三(原告被告都要交纳一两三钱白银)。”


第十一

祝京兆赴宴,有个和尚非常擅长喝酒。
祝京兆便行出一个古老的酒令说:“补不足,庆有余。行不足叫和尚喝,行有余也叫和尚喝。”
客人惊问原故,祝答道:“不足就是没有头发,有余就是多一个光头。”
众人大笑。


第十二

清代初年江南出了三个神童:孙寅、朱光和戚琳。
一次三个神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家喝酒行令。他们约定每人先吟诵一首古诗,但必须有意漏掉一个字;然后再吟诗一首诗,诗中必须有一句说明前首诗漏字的原因。
孙寅先吟了一首唐诗:
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
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 自横。

这是韦应物的一首诗。诗中末句漏了一个:“舟”字。看热闹的人都在想:“舟”到什么地方去了呢?孙寅随即吟出了另外一首诗: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
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
既然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当然见不到“舟”了。李白的这首《朝发白帝城》大家都知道;又看到孙寅用得这么自然、恰到好处,立即齐声叫好。
下面一个是朱光。他吟了一首王昌龄的《出塞》:
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 渡阴山。

咦,“马”到什么地方去了?
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
欲为圣明除弊事,肯将衰朽异残年!
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
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

这首唐代韩愈的名作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一吟出,大家立即拍手称妙。原来,诗的第六句巧妙地回答了“马”不见了的原因。
戚琳也吟出了一首唐诗:
雨前初见花间蕊,雨后全无叶底花。
蜂 纷纷过墙去,却凝春色在邻家。

第五句中漏掉了一个“蝶”字。“蝶”飞到哪里去了呢?戚琳又很巧妙地运用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《宿新寺徐公店》回答了这个问题:
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花落未成阴。
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
四周立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。



第十三

众客人饮酒,要行酒令。约好每人说《四书》上的一句话,开头要带“譬”字,说不出的罚一大杯。
第一个人说“譬如为山”;
第二人说“譬如行远必自迩”;
后面的则说“臂之宫墙”等句。
轮到最后一个人,没什么可说,只好说“能近譬远”。
众人嚷道:“不合规矩,该罚!为何把譬字说在下面?”
那人答道:“屁本来就该在下面,诸兄都倒着从上面出来了,反倒来罚我!”



第十四

一个人行酒令说:“春雨如膏”。
有个人不懂“膏”的意思,以为是“糕”,便说:“夏雨如馒头。”
又有个人把“夏雨”误解成“夏禹”,便说:“周文王像油饼!”
云间一带酒淡,有人戏作《行香子》词说:

浙右华亭,物价廉平,一道会买个三升。打开瓶后,滑辣约光馨。教君霎时饮,霎时醉,霎时醒。

听得渊明,说与刘伶:‘这一瓶约莫三斤。君还不信,把秤来秤,有一斤酒,一斤水,一斤瓶。’

发表评论  


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?!
 
CopyRight by tangtang.org 2004-2005┋ 菜子园 ┋ TOP